气象专家解读:北方地区为何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 近期,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高温天气,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甚至超过了40摄氏度。气象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,分析了高温天气的成因和影响。 首先,气象专家表示,此次高温天气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。副热带高压是一种高压系统,其控制下的天气通常是晴朗、干燥、高温。当副热带高压向北移动时,就会给北方地区带来高温天气。 其次,气候变暖也是导致高温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,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。高温天气的出现,正是气候变暖的一个表现。 此外,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对高温天气产生了影响。城市中的建筑物、道路等都会吸收和储存热量,形成城市热岛效应。当城市热岛效应与高温天气叠加时,就会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。 高温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。专家建议,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,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,多喝水,保持室内通风。同时,高温天气也会对农业生产、电力供应等方面产生影响,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。 总之,此次北方地区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出现,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我们应该关注气候变化,采取有效措施,减少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,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。

参考以下文章来源:

气象专家解读:北方地区为何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

1.北方高温:气象专家解读原因 高温 气温 中暑 华北 黄淮 中央气象台 摄氏度 气象 新疆 苏皖 sina.cn 第1张

北京日报

关注
听新闻

6月8日起,京津冀、河南、山东及苏皖北部等地高温迅速发展。气象监测显示:9日,北京、天津南部、河北中南部、山西西南部、山东、河南东部和北部、苏皖北部及新疆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35—39摄氏度高温天气。10日,河北中南部、山西西南部、河南中北部、山东大部、苏皖北部以及新疆吐鲁番等地部分地区出现35—39摄氏度高温天气。截至10日下午,河北南部、山东北部的部分地区气温超过40摄氏度。

9日18时,中央气象台升级发布高温橙色预警,当天,中国气象局启动高温四级应急响应。10日18时,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。中央气象台预计,11日至20日,北方地区高温将继续发展,华北中南部、黄淮大部、山西南部、陕西关中等地35摄氏度以上高温日数有6—8天,河南等地部分地区可达9—10天。

预计11日至14日,华北、黄淮、苏皖北部、湖北西部和北部、陕西、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、新疆盆地地区等地日最高气温在35摄氏度以上,河北中南部、河南中北部、山东西北部和中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达40—42摄氏度;其间,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山东等地部分地区的日最高气温可达到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。15日至16日,上述地区高温范围和强度有所减小,但河南等地高温仍将持续;17日至6月下旬前期,华北、黄淮等地高温天气将再度发展,部分地区气温可达40摄氏度以上。

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介绍,近期华北、黄淮等地受高压脊天气系统控制,天空云量较少,在晴空辐射和下沉增温的共同作用下,促进了高温发展。本轮高温天气是北方地区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、强度最强的高温过程,河北、河南、山东等地高温持续时间长、日最高气温有极端性,部分地区发生中暑气象风险高,建议公众减少户外活动,做好防暑降温措施。

“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和大气环流的异常,是造成高温天气的直接影响因素,对我国来说也是如此。”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介绍,今年夏季,我国的高温天气出现相对较早,高温天气过程比较多。

数据显示,今年春季我国平均气温为12.3摄氏度,较常年同期偏高1.4摄氏度,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。国家气候中心预计,6月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。华北、黄淮等地气温偏高,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,阶段性高温热浪风险较高。

据监测,厄尔尼诺现象将结束,拉尼娜现象将出现,是否会对我国夏季气温有影响?郑志海介绍,拉尼娜对全球和我国的气温影响有非常大的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异,从目前的预测来看,进入拉尼娜状态要到夏季后期,对今年夏季气温的影响相对不大。

9日,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发布今年第一期高温中暑气象预报。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梁莉提示,高温中暑容易导致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,增加中暑的风险。高温天气期间,公众需注意尽量避免在午后气温最高的时段进行户外活动,外出时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暑,防止中暑和热射病的发生。